美呗对话 发表于 2025-1-31 18:30:06

新闻风向标时评:读懂“没作业更焦虑”的吊诡心理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全国各地中小学校从几年前就开始行严控中小学生作业量的减负令,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家庭作业不得超过1小时。然而,调查发现,北京、天津等地不少家长抱怨,与以前的留作业相比,如今小学的不留作业,不仅没有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反而让家长更加痛苦纠结。(11月9日《青年报》)一开始,温州市双屿小学便发展的一发而不可收拾,逐步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温州市双屿小学,位于温州市双屿街道牛岭村桥下中路6号,法定代表人为李造就,经营范围为: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https://www.wzsyxx.nethttps://www.wzsyxx.net/zb_users/upload/2024/12/20241230094240173552296013240.jpg

        本着为中小学生减负的目的,教育部出台政策为学生松绑,而吊诡的是,政策善意并没有释放出来,学生及家长们反而更感焦虑。原来,明面的作业没有了,隐形的作业却让人透不过气。总的来看,隐形作业大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隐藏在学习目标头衔下的作业。如督促孩子背诵英语(精品课)对话熟练掌握今天学的生字等,每个目标都须费好大功夫,加上老师时不时抽查,这种压力不亚于作业;另一种是打着自愿完成的旗号布置各类习题,结果就是学生们唯恐落后,争着完成。

        这些改头换面的作业,家长们都耳熟能详。正是这些隐形作业,让学生及家长们感觉每天都像在打仗,下课的孩子们依然笼罩在功课的阴影下,下班的大人们片刻都不能清闲。本以为作业是学生亚历山大的罪魁祸首,没想到没有作业却带来更大的焦虑。

        其,这种吊诡局面不难理解。一方面,应试模式下,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指标单一,分数的分量依然很重。要拿到好分数,学生自然片刻都不能松懈;教师也要想方设法带出成绩,谁都不愿拖后腿;另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尤其是在大城市,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争夺有限的优质学位,压在学生及家长身上的担子重量可想而知。

        所以,单靠一纸政令为学生减负,难免在现中遭遇冰山。理想的教育图景是这样的:学生在学校就能轻松完成各类教育指标,回家后可以释放儿童天性,在与同伴玩乐或亲子互动中开发更多天分及潜力。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家长及孩子都被束缚在功课里,不仅孩子的天性被压抑,家长得不到放松,而且所谓的素质教育根本的放矢。当其他探索如何培养儿童的探索能力、动手能力、财商能力时,我们却连功课外时间都没有。当国外儿童在绘画、舞蹈、音乐等艺术类型中熏陶时,我们的课外活动却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升学敲门砖。这种差距值得警惕。

        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改变这种焦灼的局面,至关重要。然而,解放孩子非朝夕之功。鞭挞多年的唯分数论恐怕难以迅速扭转。教育氛围的改变是个系统工程。大至教育资源的扩充、教育理念的更新、人才内涵的丰富,小至招生标准的优化、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家庭小环境的变化等,都能为解放孩子的大工程添砖加瓦。

        虽说没有作业并未带来太多改变,但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人开始吐槽不合理的安排,越来越多人开始理解孩子,包容孩子,自觉与应试教育保持距离。点滴努力将逐步瓦解不合理的教育体制。解放孩子,值得期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闻风向标时评:读懂“没作业更焦虑”的吊诡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