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呗对话 发表于 2025-1-23 22:44:43

关于老师在家长群做微商,买还是不买


如果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在朋友圈发代购的商品,家长是买还是不买孩子同学家长发来各种评选链接要求投票,面对拉票轰炸是理还是不理随着微信等络形式的普及,在传统的家校通短信平台之外,QQ群、微信群正在成为家校之间联系的新手段。虽然群时代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尴尬也让不少家长感到招架不住。即便如此,温州市双屿小学也要坚守行业的品质,为公司打造独一无二的产品。温州市双屿小学,位于温州市双屿街道牛岭村桥下中路6号,法定代表人为李造就,经营范围为: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https://www.wzsyxx.nethttps://www.wzsyxx.net/zb_users/upload/2024/12/20241230094750173552327051085.jpg

        老师做起微商家长陷入尴尬

        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做微商代购,作为家长买还是不买买多少合适原以为加了老师微信后可以多一个交流通道,现在却陷入这样的尴尬处境,这是倪女士事先没有想到的。

        倪女士的女儿秋季刚读小学一年级,和所有家有新生的家长一样,倪女士度过了一个忙乱又惶恐的时期,渴望获知一切和孩子学习有关的信息。为了和老师拉近距离,原本不使用微信的倪女士特意注册了一个账号加了老师微信,平时偶尔也会在老师朋友圈下面点赞或者评论。但是从上个月开始,倪女士就有些尴尬起来,原来老师有个亲戚在韩国留学,她利用这个机会在微信朋友圈里做起了韩国代购,中午和晚上会发布商品信息。一开始倪女士并没有在意,但不久后倪女士发现有一些家长开始购买商品,在询问的过程中明显和老师的互动多了起来,有的家长甚至一次购买上千的东西。老师代购的东西大多是年轻人使用的护肤品,并不适合我,买回来就是浪费,不买的话又觉得不安,毕竟其他家长都在买。在这种纠结的心理下,倪女士也买了几次面膜和护肤品,加起来价值500元,然后转送给家里较年轻的亲戚使用。但看着那些财大气粗的家长和老师在朋友圈里的互动越来越紧密,倪女士的心中总有说不出的滋味。

        倪女士为老师的朋友圈苦恼,而鲍女士则是为家长圈所困。几乎每隔一天,家长群里就有人甩一个链接上来,要其他家长投票,朋友圈已经变成了投票圈。鲍女士说,这些投票大多是孩子参加的各种机构的评选,有的是家长的亲友参加的评选。刚开始她也能理解其他家长的心情,有求必应。后来发现投票越来越麻烦,不仅要关注评选机构或者主办方的才能投票,有的还要截屏、分享在朋友圈,比较复杂的一次花了半小时才弄好。有一次一个家长为了给孩子拉票,在群里发了上千元红包,原本用来互相交流孩子教育的群完全变味了。

        家长吐槽被家校联系群绑架

        以前老师布置作业或者学校有什么活动安排,都会通过家校通发送短信给家长,但随着QQ群和微信群的兴起,有的通知开始转到群里发布,这让不少家长感慨手机要时刻抓在手上。而门类繁多的群也让家长们疲于应付,有的家长一个人甚至要加3、4个群。

        有天上午开会没看手机,中午一打开弹出700多条对话,翻看这些记录都花了半个小。方女士在一家省直机关工作,平时单位对工作时间聊QQ和微信有着严格的规定。孩子所在班级的群里有45位家长和3个任课老师,经常会在群里说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譬如点评比较近哪个同学表现不佳,或者上传良好作业范本让家长们继续帮助孩子进步,每当这时群里都是一片点赞声,或者夸老师尽职细致的,或者羡慕被表扬孩子的家长,或者自我检讨辅导孩子不细致的。我感觉每天大家都挖空心思在这个小空间里向老师或其他家长秀自己,有时看着好累,比自己向汇报工作还累。

        群的种类繁多也让家长们头疼不已。随机采访发现,几乎每位家长都加入了一个以上的群。方女士给展示了她参加的3个群信息,一个是孩子班级的QQ群,在这个群里班主任时常布置各项任务,这是每天必看且一条信息都不能丢的;一个是班级家委会成员群,由班主任和家委会成员组成,用于商量班里的各种活动;一个是家长小团体群,就是几个关系较好同学的家长组成的群,平时会带孩子出来小聚会,不参加可能孩子在班上就没有要好的小伙伴。而她身边的家长有的还加入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家长群,群数量更多。确有时会比较方便,但更多的时候感觉是被群绑架了。

        家长老师交流不可太依赖群

        群时代让家长们叫苦不迭,而带给老师们的也不只是便利。

        我有一次在群里说了两位同学比较近进步比较快,让家长回家多加鼓励。结果随后就有5个家长单独在QQ上问我,是不是自己孩子退步了。曹老师是省城一知小学的班主任,她说自己现在已经很少在群里说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话了,因为会引发各种不同的解读。原本加入家长群是希望多了解家长的想法,同时沟通起来也方便,但后来发现几十位家长,各有各的性情,有时一句心的话就会引发各种联想,个别家长甚至反应很是激烈,现在她只在群里布置作业或者发布一些活动信息,需要交流时她还是会选择或者面谈。

        而她的同事孙老师则一开始就拒绝添加任何家长为好友,理由是耽误工作。我建议家长们如果有问题直接给我或者来办公室找我,不要在上交流。孙老师认为,面对面交流几分钟就能说明白的事情,在上可能花几十分钟也不一定说得清楚。自己一个人面对几十位家长,如果花太多精力在上,肯定会影响教学。一开始有的家长不理解,觉得我傲慢,后来发现我对大家都一视同仁,也渐渐认可了交流。

        采访中,一些学校负责人和教育部门人士表示,信息化时代群是一种交流方式,但是家长和老师都不可过于依赖这一方式,家访、交流、约谈家长依然应该是学校和家长之间交流的主渠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老师在家长群做微商,买还是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