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呗对话 发表于 2025-1-17 16:56:00

新闻提要2023,新能源车图穷匕见


2024、2025年将是电动车的决赛阶段,如果落到了第二方阵,还想追上首方阵,基本没有可能。行业报告的相关问题可以到网站了解下,我们是业内领域专业的平台,您如果有需要可以咨询,相信可以帮到您,值得您的信赖!https://www.zhiyanzhan.com/https://www.zhiyanzha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E6%99%BA%E7%A0%94%E7%9E%BBlogo-272-1.png

2022年比较炙手可热的赛道非新能源车莫属:


这一年,新能源车企的产业园及配套的工厂在全国遍地开花,获得地方的倾力支持;新能源车企用人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开出高价薪资争抢人才;


这一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74%(乘联会1-11月数据),提前年完成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5%的目标;


这一年,超过德国成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在房地产和互联行业萎靡不振的时候,新能源车俨然成了全村的希望。


全球管理咨询麦肯锡在比较近发布的《2023麦肯锡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中指出,车市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智能电动汽车的助推之下,市场格局及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与用车习惯正以前所未见的速度演变。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之中,本土车企及其身后的智能电动汽车生态链疑已拔得头筹。


然而,就在如此火热的市场环境和局势下,不少车企却感受到寒意阵阵,山雨欲来。


这一年,牛创新能源首款车自游家NV首款车型法交付面临生存大考;曾经位列首梯队的威马销量掉队行至危险边缘;爱驰、天际、恒驰等车企声量渐息,而看似站住脚跟的蔚小理、岚图、极狐、问界等车企也有各自的问题,他们基本上都没能完成年度销量KPI。


更为关键的是,大多数的新能源车企难以现盈利,只能亏损中押注一个更辉煌的明天。这使得很多亮眼的成绩都像是建立在一个虚幻的泡沫当中。


对于它们来说,2023年,很有可能是图穷匕见、刺破泡沫的一年。


考虑到新能源补贴政策结束和疫情对消费信心的负面影响,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不乐观。2022年受补贴政策影响,需求已在一定程度上透支。目前的纯电动车渗透率已经超过20%,明年很难看到类似的增长速度。


商业战略专家周掌柜对巨潮表示,2023年有可能出现新能源车泡沫的阶段性破灭,会出现比洗牌更大的调整。


竞争白热化


特斯拉这次降维杀价,己搅动了电车江湖的血雨腥风。


出乎不少人的意料,2023年伊始,特斯拉便迫不及待开启降价。


1月6日,特斯拉显示,特斯拉国产车型大幅降价,M3起售价降至2299万元,而MY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两款车型均已降至历史比较低价。


这已经是特斯拉在比较近个月的第二次降价了。2022年10月,特斯拉宣布降价,M3和MY两款车型降价幅度为14万元-37万元。


虽然这一举动招致了不少新车主的抱怨和差评,但面对严峻的竞争压力和不给力的销售状况,特斯拉降价抢市场已是必然选择。


特斯拉近日公布的年度产销数据显示,2022年,其全年交付量为1313851辆,同比增长40%。虽然已突破了百万辆大关,但交付量距离马斯克在2022年初定下的提升50%的目标仍有差距。在此背景下,2022年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约70%,创下自上市以来比较糟糕的年度表现。


在国内市场,乘联会发布的预估销量显示,特斯拉在2022年12月交付了55796辆制造的电动汽车,这是五个月来的比较低水平。这一数字较11月份下降44%,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1%。


即便如此,特斯拉的处境并不是比较糟糕的。2022年上半年,其单车净利润超过1万美元,利润率显著高于同行。可以与之对比的是,2022年季度比亚迪单车净利润达到历史比较高水平,为099万元人民币。作为行业者,特斯拉有着更强的规模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也有率先降价的底气。


而压力疑将来到国产新能源车企这一边。因为2023年新能源补贴政策到期,不少新能源车企在元旦前宣布涨价,如比亚迪、奇瑞、长安;也有部分车企咬紧牙关不涨价,由企业兜底补贴;但特斯拉的大幅降价异于一次背刺,杀伤力巨大。


可以预见的是,特斯拉的历史低价将在2023年进一步加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这对于部分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车企来说将是重磅一击。


资本市场对此也有着负面反馈。特斯拉宣布降价当天,造车新势力的股价便纷纷跳水。港股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盘中比较大跌幅超过8%,蔚来跌超6%,港股比亚迪股份午后跳水,收跌26%。


特斯拉这次降维反杀,己搅动了电车江湖的血雨腥风。今年国产智电车群雄并起的势头已很难延续。


需求难振


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疑有着不小的压力。


特斯拉措手不及的降价一方面原因是未达销售目标、面临巨大销售压力;另一方面也与马斯克对于2023年全球市场的悲观预期不关系。


2022年12月,马斯克在一场由众多特粉、特斯拉多头基金经理们组织的一个推特空间中表示,2023年将会是一场相当严重的经济衰退。严重程度将与2022年相当。这意味着任何可酌情考虑的需求,特别是很贵的消费需求都将会降低。


他进一步表示,美联储的加息加剧了人们购车的成本。而在这种情况下,特斯拉倾向于通过降低毛利率来保持汽车销量的增长。哪怕毛利率是负的,只要维持现金状况良好。


国内市场方面,2023年,为期13年的新能源补贴即将退场,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享受补贴(现有补贴额度:纯电车12600元辆)。因此有一部分的用户在2022年的11月、12月就提前锁定订单,以享受比较后的补贴。


这导致2023年的部分需求被提前透支到2022年。叠加疫情的负面影响并未完全散去,整体上看,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疑有着不小的压力。


补贴减少导致的销量萎靡也有前车之鉴。2022年1月时,因为补贴政策退坡的影响,蔚小理的销量都曾出现环比大幅下滑。


因此对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预期悲观的不光是马斯克。蔚来创始人李斌也曾在近期公开表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承受一定的压力。一方面因为消费的提前释放,另一方面消费信心也需要时间修复。


目前来看,主流机构对于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充满信心。乘联会官方预测,2023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或将达到840万辆,增幅达30%。汽车工业协会表示,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900万辆,同比将增长35%。


但即使2023年仍然能够保持增长,也并不是所有车企都能同等享受到总量的红利。在部分新能源车企悲观的市场预期和价格战攻势之下,2023年的市场竞争必将更加激烈,淘汰和洗牌难以避免。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2年新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大约有70款,在2023年还将有100款新能源汽车上市。此外,还有一些玩家如集度、小米正快马加鞭赶赴市场,这疑会让竞争进一步白热化。


中场战事


当下的二八分化、马太效应的势头也让不少玩家感到紧迫和危机。


尽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翻倍,渗透率大超预期,但市场的分化却已经十分明显。整个市场的繁荣和热闹与部分车企似乎全然关。


根据各家车企公开数据,2022年全年比亚迪在国内交付新能源车18635万辆,特斯拉交付新能源车717万辆,广汽埃安交付新能源车2711万辆,而曾经位居造车新势力首梯队的蔚小理则冲劲不足,被哪吒汽车所超越。


2023年除了头部两家(新能源车企)维持现有的量,其他的可能都受到需求疲软的挑战。


对于蔚小理来说,这个是颇为危险的信号。尽管企业家们普遍相信,新能源车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产业,会给弱势企业留下生存余地。但当下的二八分化、马太效应的势头也让不少玩家感到紧迫和危机。


反映到资本市场上,曾经备受资本青睐的蔚小理家新势力几乎失去了宠爱。蔚来和小鹏汽车的股价都已经跌到了比较高点的20%左右;理想汽车的股价也跌到了比较高点的50%。


2022年季度财报显示,理想汽车净亏损达到165亿元,蔚来净亏损为人民币41108亿元小鹏汽车净亏损238亿元,同比均呈现增长趋势。


雷军曾经表示,小米汽车成功的仅有途径,是成为行业前五,每年出货超过1000万辆汽车。如果以此为成功的标准,2022年的蔚小理距离成功正在渐行渐远,剩下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毫疑问,未来的汽车时代必定是属于电动车的,但并不是每一个玩家都有机会坐上比较后的牌桌。而2023年或许正是一场中场战事的开端,战事过后,部分企业继续前进,部分企业则淘汰离场。


在蔚来的内部讲话中,创始人李斌也将近两年视为电动车发展的关键节点。他表示,2024、2025年将是电动车的决赛阶段,如果落到了第二方阵,还想追上首方阵,基本没有可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闻提要2023,新能源车图穷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