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谈新国标!零碳建筑保温隔热技术指标将有新国标可依
2023年12月18日,由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和建筑节能协会主编,会同国内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49家单位共同编制的标准《零碳建筑技术标准》(送审稿)审查会议在北京召开。外墙保温岩棉板的相关问题可以到网站了解下,我们是业内领域专业的平台,您如果有需要可以咨询,相信可以帮到您,值得您的信赖!https://www.rwjiancai.com/product/ecoration/19284.htmlhttps://www.rwjiancai.com/wp-content/uploads/slider/cache/406aea1914024bf0b322d8400be9cbc3/2.jpg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白正盛副司长讲话指出,本标准覆盖面广、编制难度大,需要重视降碳标准和节能标准的协同。聂明学处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介绍了我国标准化体系的改革情况,强调本标准应重视与全文强制标准的协调。来自科研院所、设计院、大专院校及生产厂家的专家和编制组成员共70人参加了审查会议。建筑科学研究院专业总工徐伟和建筑节能协会武涌会长代表主编单位致词,住建部环能标委会邹瑜秘书长主持会议。
审查对标准送审稿逐章、逐条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和讨论质询,形成审查意见。审查会认为:《标准》是推动建筑和区域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重要基础,对落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碳工作具有支撑作用。《标准》紧密结合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趋势、气候特点、建筑类型、建筑用能特性和低碳技术发展趋势,确定了建筑碳排放计算边界、范围和计算方法,首次界定了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区域,提出以碳排放强度为绝对值和以降碳率为相对值的分级控制指标,根据建筑区域类型、气候区、太阳辐照量等级进行碳排放强度维度赋值,明确了建筑用电排放因子取值方法,并对绿色电力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等非建筑技术降碳措施进行了规定。《标准》是国际上首次以标准形式对低碳、近零碳建筑区域碳排放强度绝对值和降碳率相对值的控制指标进行规定,内容全面、技术指标合理、符合国情,整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将对落双碳“1+N”系列文件中提出的“加推进低碳建筑、近零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发展零碳建筑,探索零碳社区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对我国建筑领域现“碳达峰、碳中和”起到重要作用。
页:
[1]